今天是: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职工投稿: ezghxwb@163.com

鄂州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省总要闻

湖北省总工会发布职工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2020-07-15 10:38:16 |  湖北工会网 |  点击量:50759

7月10日,湖北省总工会发布《湖北省复工复产企业职工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带来较大冲击,但职工心态总体稳定,压力中等。

据介绍,本次调查于今年6月份启动,由省总工会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组成的“职工心理关爱项目组”实施,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内的疫后复工复产人员,采取线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企业相结合,全省共有12.3万多名职工直接参与,其中一线普通员工占比82%。

调查内容包括职工压力知觉、身心健康状况、工作状态、家庭凝聚力、心理资源、社会支持性资源、心理需要满足状况、疫情影响、组织关爱等9个方面,除疫情影响、组织关爱未设置最高分值外,其余均设定最高分值为5分。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职工总体压力感2.61分,略高于中线值2.5分。说明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带来较大冲击,但在职工心理层面带来的整体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当前职工心态总体稳定,但在信心缺失和不安感方面得分略高。

职工自我报告的总体身心健康得分3.45分。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冠肺炎疫情给我省职工整体的身心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有限,同时也有19.3%的被调查职工认为自己近期的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

职工工作状态接近4分。表明职工整体工作状态积极且有活力,但需要警惕工作中的情绪耗竭和不安全感问题。被调查职工在工作状态的积极指标(积极主动、投入程度、活力水平、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上得分均接近4,而在工作状态的消极指标(情绪耗竭、工作不安全感)上得分均低于3。但还存在24.3%的被调查职工表示“工作让自己感到身心俱疲”,另有 20.3%的职工表示“对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失去工作感到不安”。

职工家庭凝聚力3.94分。77.9%的职工表示“困难时刻,和家人间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应对”。已婚职工对婚姻满意度的评价为3.89分,71.6%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婚姻感到满意。但也有超过三成(30.5%)的职工反映当前“因为工作原因,难以履行好家庭职责”。

职工拥有的心理资源3.78分。其中,在希望(3.74分)、韧性(3.67分)、乐观(3.91分)和效能感(3.86分)四种典型心理资源中,韧性和希望得分相对更低一些。说明调查职工拥有的心理资源越多,报告的压力体验越低,健康状况、工作效能和家庭功能越好。

社会支持性资源均高于3分。说明绝大多数职工当前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家人支持得分(3.93)最高,同事支持得分(3.68)次之,主管支持(3.54)和社区支持(3.20)得分相对要低一些。

心理需要满足均高于3分。其中,意义感得分(3.80)最高,胜任感(3.78)次之,归属感(3.54)和自主感(3.40)得分相对较低一些,说明职工在这些重要心理需要方面得到越多的满足,则压力体验越低,健康状况、工作效能和家庭功能越好。

疫情卷入影响程度高低与心理压力高低成正比。调查中,3.6%(4475人)表示“疫情期间家人或朋友感染过新冠病毒”,4.6%(5740人)表示“疫情期间自己属于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触者”。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疫情卷入程度较高的职工报告的压力体验、工作与家庭冲突更高,健康状况、工作效能和家庭功能更差。可见,相对较高程度的疫情卷入确实给这些职工的心理社会适应带来了较大挑战。

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类型丰富的职工心理关爱项目,且效果受到职工好评。有71.58%的受调查职工表示其所在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工心理关爱项目,其中,身心健康促进类的关爱项目(尤其是心理疏导类项目)开展最为广泛。另外职工“希望单位/工会组织开展哪些心理关爱活动”中,组织户外活动、开展心理疏导、提高福利待遇、提供家庭支持等出现频次较高。

基于大样本调查结果,湖北省总工会对全省职工疫后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估,认为当前我省职工整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良好,但在职工群体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对未来信心不够、担心失去工作、睡眠困扰以及工作与家庭冲突等突出问题。应当重点关注和关爱前期疫情卷入程度较高的职工;大力推进职工正向心理能力建设,增强包括韧性、希望等在内的心理资源;进一步提升单位领导和主管支持、社区支持的力度。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疫情危机的衍生危害依然对职工正常的生产生活构成威胁,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需要各级党政工和企事业单位拓宽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职工的心理状态和关爱需求,探索职工心理关爱服务新模式和长效机制。

下一步,针对化解“疫后综合症”及提高职工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省工会将继续全面实施“心灵护航·娘家人与您同在”职工心理关爱行动,对疫后不同时期职工心理状态进行动态监测,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关爱工作,为打好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社会稳定战、民生保卫战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