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职工投稿: ezghxwb@163.com

鄂州工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区、开发区总工会

鄂城区总工会以“五共”聚“五力”激发工会活力

2023-07-13 10:14:37 |  鄂城区总工会 |  点击量:17932

区总工会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于工会工作全过程,与“县级工会加强年”深度融合,着力以“五共”聚“五力”,全面激发工会活力。

一、“思想共融”,彰显“引力”。把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学习引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宣讲活动,组建11支劳模先锋队(职工宣讲团)11支,到企业宣讲30余场次。二是文化引领。各镇、街工会“三八”、“五一”等节日组织开展体育比赛、春秋游、参观革命圣地、瞻仰烈士陵园、红歌大合唱等活动,增强工会凝聚力和职工队伍活力。在城区社区开展“共缔文明·同沐书香  喜庆党的二十大”亲子阅读社区行竞赛活动10场次,吸引近300个职工家庭,500余人参加。参加全市职工颂歌献给二十大诗歌比赛,荣获唯一一个一等奖。三是典型引领。培育选树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市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9人,表彰首次在全区“五一劳动奖章”10人,“工人先锋号”10个,五一劳动奖状10个。

二、“阵地共建”,提升“效力”。开展“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打造特色鲜明、服务广泛的“小、优、实”工会综合服务暖心“微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成服务户外职工爱心驿站35个、爱心母婴室7个、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43个。推进零工驿站与户外职工爱心驿站融合工会共建,与人社部门共建高标准驿站2家。与市图书馆合作将原职工书屋改造升级,建设一批职工自助式电子图书馆。凤凰街办工会与湖北银行门市部共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职工称赞工会为“路上的娘家人”。创新开展“会站家”一体化项目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建设一批星级劳动者驿站,推动服务阵地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西山街办社区与辖区企业联合,将工会组织建在职工居住小区(网格)内,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房前屋后、针头线脑的事情,职工评价:网络工会“网尽格内大小事”。

三、“权益共护”,强化“维护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成分多样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增多,维护劳动者权益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维护劳动者权益。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会、人社、司法部门加大《工会法》、《劳动法》、《促进就业发》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讲力度,并以案释法。二是加强与人社、司法、信访、公安多部门维权联动协作。泽林劳务大市场从去年10月至今年6月,举办培训活动8场,540余人次,发放就业资料338份,该市场农民工就业率60%。处理信访事项11起,涉及金额122余万元,涉事77人。调解劳动争议案件6起,涉及金额204万元,涉事14人。三是推进“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聘请3名调解员采取多元调解APP派单制模式,去年至今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1件,达成调解协议5件,追回金额18.4万元,发放办案补贴15400元。四是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以推行“1+3”集体协商合同示范文本为重点,推进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做到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利益共享。全区100人以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15家,达到90%。五是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培育市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12家,市级职代会规范建设示范单位6家。

四、“困难共帮”,增添“动力”。情系职工、爱满鄂城。打造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帮扶品牌。把握“帮扶体系完善、帮扶资源整合、帮扶资金到位、帮扶标准提升”四大环节,共向229名困难职工发放帮扶资金117万元。筹资50万元唱好“四季歌”,春送岗位帮助一批人实现再就业,夏送清凉慰问中新开维等90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金秋助学助力26名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冬送温暖为3000名一线职工送去春节礼包。推动武汉城市圈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险扩面,今年参保职工达4049人,同比增长31%。关心关爱女职工,为600名困难女职工、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提供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关怀慰问21名困难女职工子女、困境儿童。构建全新的医药关爱公益帮扶模式,大力宣传推广补充医药报销“惠工卡”,着眼减轻职工及家属日常就医用药负担。镇、街工会和社区工会组织做到“三必访”:职工婚丧嫁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重大突发意外情况必访。

五、“技能共提”,激发“活力”。打造“工会+比武”模式。针对劳动竞赛只注重形式、忽视竞赛效果的问题,不断创新竞赛方式方法。一是选准视角。以提升职工整体技能为着眼点,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组织开展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e有绝活”大赛21余场次,带动广大职工参加技能比武、岗位大练兵。二是突出激励机制。对竞赛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落实“三个优先”:优先给予经费支持;优先推荐参评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优先组织参加工会疗休养、培训交流等活动。三是加强竞赛的过程管理,使竞赛活动遵循生产管理规范,与企业的生产合拍。充分发挥优秀班组、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在劳动竞赛、技能整体提升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创建市级以上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9个、市级以上“工人先锋号” 15个,培育全省优秀带徒名师1名、优秀学习型职工1名。加大职工创业创新扶持力度,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碳化硅膜产业化项目荣获首届全省“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十佳创业奖”。推进职业技能大提升,开展叉车工、育婴师、茶艺师、西式面点、网络直播等培训班162期,结业4062人,发放培训补贴211.99万元,发放培训生活费补贴13.85万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鼓励职工自主创业,目前已为有需求的企业匹配办理“产改工惠贷·普惠贷”贷款500余万元。